电话:0535-3805827

Banner
首页 > 新闻 > 内容
软密封闸阀常见泄漏问题分析:内漏外漏如何排查与解决?
- 2025-08-04-

软密封闸阀常见泄漏问题分析:内漏外漏如何排查与解决?

软密封闸阀因其密封性能好、耐腐蚀性强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给排水、暖通、燃气等领域。但在实际使用中,常因设计、安装、介质或维护不当出现泄漏问题,主要分为内漏(介质从阀门内部通过关闭位置泄漏)和外漏(介质从阀门与管道连接处或阀体外部泄漏)。以下针对两类泄漏的常见原因及排查解决方法进行详细分析:

一、内漏问题分析与解决

内漏指阀门关闭后,介质仍能通过闸板与阀座密封面之间的间隙流动,表现为下游管道仍有压力或流量异常。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:

密封面损伤或变形

原因:介质中含有颗粒杂质(如泥沙、焊渣、金属碎屑),在开关过程中划伤密封面;闸板或阀座密封面材质硬度不足(如橡胶密封面被硬物挤压),长期使用后磨损或压溃;关闭时用力过猛(如手动阀门未缓慢操作),导致密封面变形或错位。

排查方法:拆卸阀门后,目视检查密封面是否有划痕、凹坑、裂纹或橡胶层脱落;用塞尺测量闸板与阀座的间隙(正常应紧密贴合)。

解决方法:轻微划伤:用细砂纸(如400目以上)或抛光膏对密封面进行打磨修复,恢复平整度;严重损伤(如深划痕、橡胶层脱落):更换闸板密封橡胶或阀座密封件(软密封闸阀通常采用橡胶包覆闸板或阀座内嵌橡胶圈);预防措施:安装管道过滤器,避免颗粒杂质进入阀门;开关阀门时缓慢操作,避免冲击。

密封面有异物卡阻

原因:关闭前介质中的杂质(如焊渣、铁锈)堆积在密封面之间,导致闸板无法与阀座完全贴合。

排查方法:拆卸阀门后,检查密封面是否有残留杂质;手动关闭阀门时感受是否有卡顿感。

解决方法:清理密封面及流道内的杂质(可用压缩空气吹扫或软毛刷清洁);若杂质嵌入密封面较深,需用专用工具剔除;安装前对管道进行吹扫或冲洗,确保无残留杂质;定期检查过滤器并清理。

阀门未完全关闭或关闭位置偏差

原因:手轮/执行器未旋转到位(如手轮未拧到“关”极限位置);电动/气动执行器限位设置错误,导致闸板未到达全闭位置;阀体安装倾斜(如管道应力导致阀体与管道不同心),影响闸板垂直下落。

排查方法:手动阀门:检查手轮是否拧紧至“关”标记位置,尝试继续旋转确认是否仍有余量;自动阀门:通过执行器调试界面检查关闭限位信号,手动操作观察闸板下落轨迹;检查阀体与管道连接处是否有应力变形(如法兰螺栓未均匀紧固)。

解决方法:手动阀门:重新缓慢旋转手轮至完全关闭位置(听到“咔嗒”声或手感明显变重);自动阀门:重新校准执行器限位开关(通过手动模式将闸板推至全闭位置后固定限位);调整管道支撑或法兰螺栓,消除阀体倾斜应力。

密封材料老化或选型不当

原因:橡胶密封件长期受介质腐蚀(如高温水、油类、酸碱介质)、紫外线照射或臭氧老化,弹性下降;介质温度超过橡胶耐受范围(如普通天然橡胶耐温≤80℃,高温场景需用三元乙丙橡胶);介质压力过高(超过阀门公称压力),导致密封面被“挤出”间隙。

排查方法:观察密封件颜色是否变硬、开裂或失去弹性;核对介质参数(温度、压力、成分)与阀门选型是否匹配。

解决方法:更换耐温/耐腐蚀的密封材料(如高温用三元乙丙橡胶,酸碱介质用氟橡胶);核对阀门公称压力(PN)和公称通径(DN),确保与管道系统参数一致;高压场景可考虑增加密封副数量(如双闸板结构)或改用硬密封闸阀。

二、外漏问题分析与解决

外漏指介质从阀门与外部连接部位(如法兰、螺纹接口)或阀体本身(如铸造缺陷)泄漏,表现为阀门外部有介质滴漏、渗漏或结霜(低温介质)。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:

法兰连接处泄漏

原因:法兰密封垫片选型不当(如普通橡胶垫片用于高温高压场景);垫片安装时未对齐或压缩不均匀(如螺栓未对称紧固);法兰面有划痕、凹坑或锈蚀,导致密封面接触不良;管道应力传递至法兰(如管道固定支架不足,阀门与管道不同心)。

排查方法:检查法兰连接处是否有介质渗出痕迹;用扳手逐个检查法兰螺栓是否松动;观察法兰面是否有损伤。

解决方法:更换匹配的垫片(如中低压用橡胶垫片,中高压用金属缠绕垫片或石墨复合垫片);重新安装垫片:清理法兰面(去除锈蚀、油污),对称分次紧固螺栓(按对角顺序,逐步拧紧至规定力矩);消除管道应力:调整管道支架位置,确保阀门与管道同心;必要时增加膨胀节补偿位移。

螺纹接口泄漏(如丝扣阀门)

原因:螺纹加工精度不足(如牙型不完整、粗糙度差);密封材料未正确涂抹(如生料带反向缠绕或未填满螺纹间隙);螺纹连接时拧紧力不足或过度(导致密封面变形)。

排查方法:检查螺纹接口处是否有介质渗出;观察生料带是否完整覆盖螺纹。

解决方法:重新缠绕生料带(顺时针方向缠绕,覆盖所有螺纹牙),或改用液态密封胶(如厌氧胶);拆卸后清理螺纹,用丝锥修复损坏的牙型;对称拧紧螺母,避免单侧受力过大。

阀体本身泄漏(铸造缺陷或损伤)

原因:阀体铸造时存在砂眼、气孔或裂纹(常见于低价劣质阀门);阀体受到外力撞击(如安装时磕碰),导致局部破损;焊接连接处(如法兰与阀体焊接)未焊透或裂纹。

排查方法:目视检查阀体表面是否有砂眼、裂纹或修补痕迹;对可疑部位用渗透检测(PT)或超声波检测(UT);打压测试(关闭阀门进出口,通入试验压力观察泄漏点)。

解决方法:轻微砂眼/气孔:用环氧树脂或金属修补剂临时封堵(适用于非高压场景);严重裂纹/砂眼:更换阀体(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的铸造阀门,要求提供材质报告和压力试验报告);焊接部位泄漏:重新打磨后补焊(需由专业焊工操作,焊后进行探伤检测)。

压盖/填料函泄漏(针对有填料密封的阀门)

原因:填料(如石棉盘根、石墨填料)老化、压缩不足或安装不当;压盖螺栓未拧紧,导致填料与阀杆间隙过大;阀杆表面磨损(如长期开关导致划痕),破坏填料密封。

排查方法:检查压盖处是否有介质渗出;手动开关阀门时观察泄漏是否随操作加剧。

解决方法:拧紧压盖螺栓(对称分次紧固,避免阀杆卡死);补充或更换填料(切割填料时呈45°斜口,逐圈压入并错开接口);若阀杆磨损严重,需修复阀杆表面(如抛光或喷涂耐磨层)或更换阀杆。

三、通用预防措施

安装阶段:管道安装前彻底吹扫,避免杂质进入阀门;阀门与管道连接时采用对中安装,避免强行对口导致应力变形;法兰连接使用匹配的垫片,螺栓紧固力矩符合标准。

维护阶段:定期检查密封面是否有磨损(尤其是高频使用阀门);检查法兰螺栓、压盖螺栓是否松动,及时紧固;对于长期不用的阀门,定期开关活动闸板,防止密封面粘连。

选型阶段:根据介质特性(温度、压力、腐蚀性)选择匹配的密封材料(如高温用金属密封,腐蚀性介质用氟橡胶);高压或关键工况优先选用质量可靠的品牌阀门,避免低价劣质产品。

通过以上针对性排查与解决措施,可有效处理软密封闸阀的内漏与外漏问题,延长阀门使用寿命并保障系统安全运行。